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科普基地 > 正文

遗传与优生科普教育基地

【来源: | 发布日期:2024-02-07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遗传与优生研究中心由91看自拍设立,所在实验平台隶属山东省中药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现有在职人员3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4人,高级实验师1人,博士17人。中心下设形态学实验室、遗传与出生缺陷研究室、细胞遗传学研究室、分子遗传学研究室等功能单元。中心具备雄厚的遗传与优生教学与科研力量,2020年2月,中心负责人郭淼主持的《医学遗传学》课程被评为山东省一流课程并获得国家级推荐;在智慧树平台开设的《医学遗传学》线上共享课目前累计供9所院校的学生在线学习,得到广泛好评。中心一直面向社会开展染色体病检查的服务项目,具备扎实的预防遗传性出生缺陷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中心历经三代科普传承,从上世纪90年代老师们自发开展染色体病检查的社会服务,到21世纪初培训有需要的医务工作者,再到2013年以来大范围带动学生参与和深入社区广泛宣传,全体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热情洋溢的工作态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把知识和技能分享给社会,为降低出生缺陷、普及健康知识、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口素质贡献力量。

开展主要科普活动:

一、宣传优生优育知识,助力健康扶贫攻坚战

中心发挥专业特长,从基层医护人员培训、深入社区宣讲、直面出生缺陷家庭三个层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1、走进社区宣讲,警醒大众优生意识

利用暑假时间,4次入泰安市社区(迎暄社区、东关居委会、迎胜社区、三合社区)进行宣讲并发放资料,直接服务人数1000余人。用最直观的数字和图片展示遗传病的严重危害,让大众认识到加强对出生缺陷的干预是当务之急。

2、直面出生缺陷家庭,指导再孕注意事项,将实际再发风险降到最低

自2009年起,中心每年都参加由泰安市卫健委领导并组织的泰安市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专门负责遗传病的鉴定,共接触90余户发生遗传性出生缺陷并计划再孕的家庭。现场工作结束后,应病残儿家庭要求,自行对其中10余户进行了后期跟进指导,目前确认6户已正常渡过孕期并顺利产下健康的孩子。

二、践行“医养康护、产教研学”,热心优生优育技术科普

1999年以来,中心下设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室坚持从事“人类染色体病检查”的社会服务,通过“产教研学”相结合为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增砖添瓦;带领学生参与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科普。

发表与该研究内容直接相关的论文19篇;发现数百例染色体异常核型,其中数10例为世界首报;申报与此相关的课题3项;4项研究成果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泰安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先后有泰安市计划生育指导站、厦门市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等多家单位派人前来学习染色体分析的技术,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技术科普。

三、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一代科普人,健康科普后继有人

作为高校,不仅要横向传播科普知识,更要纵向代代传承。2013年来,通过参加社会科普组织、大学生协会和科技创新比赛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一代科普人。

以泰安市科普志愿者联合会为依托,带领在校生组织或参与了《黄金300秒--现场急救常识普及》、《童心同欣--关爱留守儿童》、《爱贝儿--促进母乳喂养》、《大众健康科普行》等10个公益项目,累计实施活动142场(次),直接服务人数3万余人;建立助学点7个、科普志愿服务基地17个,一对一助学67人,为社会奉献资金和物质12万多元,实现158名留守儿童的微愿望。

以研究中心为骨干力量的91看自拍承办了多次全省范围内的科普相关的活动。在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办的生物类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专门设置了“科普教育”组,培养教师科普教育精神;山东省大学生医药生物技术实验技能大赛也取得良好的科普效果。

中心参与创办了学生科技组织“生命之帆”科技协会和昆虫文化创意协会,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和科普宣传。先后举办了“生命的力量”摄影展、“生命的律动”植物标本征集、“生物知识竞赛”、“昆虫琥珀标本制作公益课堂”、“山东药乡森林公园昆虫采集与昆虫知识科普”等系列活动,吸引300余名大学生参加。

四、实行实验室对外开放制度,面向公众揭开遗传病的神秘面纱

除承接在校生实验任务外,每月第三个周六设为公众开放日,供社会人士参观,了解人类遗传性疾病的病因、分类、临床特征、传递规律以及治疗预防措施。